1.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。
2.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的動力是改革。
3.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少需要100年。
4.我國開始全面改革是在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之后。
5.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主要是通過市場競爭來實現的。
6.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。
7.1982年,鄧小平首次明確提出“一個國家,兩種制度”的概念。
8.1981年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件大事是“五講四美”文明禮貌活動,其中“四美”是心靈美、語言美、行為美、環境美。
9.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與堅持改革開放是兩個相互聯系的基本點,二者在本質上是統一的。
10.《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》的修改權屬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。
11.1983年9月,鄧小平為北京景山學校寫的題詞是:“教育要面向現代化、面向世界、面向未來。”后來,人們親切地把它稱為“三個面向”。
12.中共十二大首次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題。
13.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實質是無產階級專政。
14.鄧小平一再指出,改革是革命性的變革,改革的實質是一場革命,是我國的第二次革命。
15.1996年國務院發布了《關千環境保護若干問題的決定》,我國開始實施“三河三湖“水污染防治,其中“三湖”是指太湖、滇池、巢湖,而“三河”指的是淮河流域、海河流域、遼河流域。
16.2000年我國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標,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。
17.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、資源、環境之間的關系。
18.黨的十四大后,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,各級黨委和政府按照政企分開和精簡、統一、效能的原則,對行政管理體制和黨政機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。
19.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將依法治國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載入憲法。
20.自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命題以來,我們黨就一直把它當作中心口號來使用。中共十三大、十四大、十五大、十六大、十七大、十八大都始終強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。黨的十八大報告標題為《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,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》。
COPYRIGHT?2023 四川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. ALL RIGHTS RESERVED.